首页 > 动态 > 正文
热门看点:吉林市四线人口流失严重,流失的人都去了哪里?
2023-02-22 18:39:40 来源:互联网

如下解答:

人才之所以称之为人才,主要得有齐用武之地的人才叫人才。吉林市及类似的东北城市,随着国际大经济环境不景气,国家大政策的弃子保車(吉林省长春市)的环境下,类似吉林市这样的城市必将成为牺牲品。实体经济日趋颓势,除了政府卖地给开发商不痛不痒的刺激一下吉林市经济,别的还真找不到什么亮点了。随着疫情的国际大环境指望国际贸易也是奢望,只有促进内需。但是你觉得我们每个月收入2000多老百姓能为吉林市经济发展做多大贡献么,呵呵。最近得主旋律就是涨(除了工资),大葱都卖到了12元一斤,谁还能对这个被专家们认为全国宜居城市吉林市还有一丝留恋。现在老人们都会陆续选择去更为温暖的南方4线小城去生活,何况年轻人才了。人才需要有用武之地,没有新企业,新经济增长点,需要政府的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支持,没有这些支持人才为什么还要在这样的地方坚持下去。走是必然的。向我这样的废材学渣,当初选择在这没啥压力的家乡小城了此余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也表示真的很难说爱你一万了。不想再多说了,祝我的家乡能让我引以为傲。祝祖国能够繁荣昌盛。


【资料图】

如下解答:

长春的,但吉林市也经常去。吉林市市区人口并没有太流失,反而是流入。比如丰满区,户籍人口不到20万,而江南到处都是高层,也很有人气,怎么也不可能才只有20万,就是四五十万万也不过分。平均一个区四五十万,四个区接近200万左右差不多吧。

吉林市人口外流严重的是外五县,农村人口应该已经下降一半了。我有亲戚在桦甸乡下的红石镇,他们在长春的就有不少,在吉林市的也有。

另外,吉林市不算四线城市。很多四线城市还没有吉林市一个区大呢,吉林市主城区并不差,经济总量的70%是在主城区,只是外县太弱,凑不上数。吉林市区人口200万,全国也只有不足100个城市,主城区有百万以上的。吉林市至今仍然是三线城市。同样是三线城市,三亚没有吉林市一半大,即使东北人去了很多,三亚城区人口仍然不到吉林市城区人口的的一半。

吉林市更准确的描述是经济不景气,但城建并没有落后。物极必反,吉林市经济萎靡了近10年,2021年本人预测大概率会触底反弹。

如下解答:

这是个模糊的说法!人们常说的吉林市应该指吉林市区。曾经,吉林市的一个大学生很恼火,要给吉林市改名,因为她说自己是吉林人,别人就会问一句吉林哪个城市的?她就得说我是吉林省吉林市人!对方大都很诧异,吉林省还有一个吉林市?不但吉林省和吉林市是两个概念,吉林市和吉林市区也是两个范围,两个概念。

吉林市还包括外五县蛟河、磐石、永吉、桦甸、舒兰,而吉林市区是不包括外五县的。这个常识吉林省人都知道,东北人不一定都知道,广大国人更不知道。

就连吉林市人也傻傻地分不清,这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了,对吉林市人口又是一片唱衰。当然,吉林市392.1万掉下400万了,其实,重要事情说三遍:吉林市人口减少了,是指外五县人口减少了,吉林市区人口反而增加了11.8万。

请看对比:

城市 七普 六普 增量

吉林市 392.1万 441.5万 -49.4万

吉林市区 195.3万 183.5万 11.8万

吉林市外五县的人有许多进了吉林市区,也有孩子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就业,举家搬离吉林市。

然而,2020年,尤其是在下半年,经历两次疫情,吉林市最晚复工复课。吉林市双创成功,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2021年元旦假期,吉林市文广旅局亮出“成绩单”,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实现开门红,全市共接待游客109.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3亿元。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等规模雪场共接待游客5.07万人次,收入2105万元。

吉林市未来可期,《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 (2019-2025年)》提出:推进省会长春和省内第二大城市吉林市的一体化,培育现代都市圈。长春市与吉林市相邻,主城区相距100余公里。吉林省积极推进长吉两市沿交通轴线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促进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协同发展。

在长春和吉林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吉林省将推进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营”,增加郊线公共汽车线路和车次。在坚持防控重大风险前提下,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两市倾斜,适当增加两市建设用地指标。

此外,吉林省还将推进长春市、吉林市政务服务互通,互派优秀干部交流挂职。未来,长吉两市将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标准规范,共建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人力资源共享。

吉林市外五县人口在减少,一部分进入吉林市区,一部分去更发达的地区求学就业。然而吉林市是公认的风水宝地 ,相信会越来越好。

如下解答:

沁园春.思江城

内需乏力,

外贸少源!

松花江畔,

“一带”翘首盼,

画饼充甜!

传统风貌,

慨叹周边!

大厦林立,

何时住全?

景致如此这般,

怎留才慧驻留久心甘?!

借别途求职,

以彰德望;

他乡觅径,

以露智贤!

若图更新,

推陈纳崭,

后盾以做前线源!

唯企盼,

待万象鼎盛,

永葆盈欢!!!

如下解答:

每年一批高三毕业生、大部分在全国各地念大学、毕业以后考虑到吉林市经济实际情况,家长和孩子只能选择异地就业、这应该是主要原因、在说了孩子回到吉林市又能怎样、吉林市企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

如下解答:

主要就是大学生,异地就业后,居家搬离!不是一个人学生走!是一家!身边好多这样的,大多去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且走的都是经济状况好的,不好的,想走也走不了!最近三年我家3个上大学的!宁波,青岛,苏州!家里已经做好打算,根本没打算回来,只等父母退休,居家搬迁!

如下解答:

我是六零后,原在企业工作,自从九八年改制下岗后,一直在四处打工,没有稳定的收入,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随着年龄的一天天的增长,有些活也适应不了了,只好选择点自已身体能适应的活干,工资少的可怜,医保社保都无法交上,面对这样的冋境,只好拿起行李,被景离乡,去了南方,经过用人单位多次的婉拒(因年龄大)之后,只好选择了一个保洁的工作,工作虽然辛苦劳累,但工资对比吉林市,多了几百元,如身体状况好!就多在南方干几年,争取把最低的社保补交上,我是土生土长的吉林市人,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如果在吉林市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真的不愿背井离乡!

如下解答:

由于吉林经济落后,在吉林工作发展机会少,钱自然挣的也少。所以大家都去北上广和发达地区发展了!全国都有吉林人在工作,吉林却没有全国人工作。

如下解答:

不是吉林市一地流失严重,全吉林省徐长春,每个地方都是特别的严重,只是各个地方将流失严重不上报而已。大家去各个县城看看,十楼九空。有个别乡镇连个小学都没有了,有的中小学几十个教师,但是学生就几个学生。这样的学校还真不少。

如下解答:

工作原因在外地工作,但也经常回吉林。城市发展来看吉林市变化不明显,但能明显感觉到吉林市的物价还是上涨较快的,增加了生活压力;就业上来说基本上在当地见不到外地人,但在外地能接触到很多东北口音的。学生考学流出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外打工者。挣钱多点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外面的人力需求多,目前吉林市用工市场太少了。

关键词: 吉林出来的人去哪了

为您推荐